
秋天来了,天气凉了。一群群大雁往南飞。一会儿排成个"一"字,一会儿排成个"人"字,啊!秋天到了!
老婆单猫狡猾地笑着,给我看上面这段文字,我说怎么了,这不是小学课文吗。单猫大失望,说本来是想以作者的身份唬我的,没想到我还记得这小学课文。
虽然咱语文经常不及格,但那责任显然是在邪恶的中国教育部。看来我小时候对文字还是有感觉的,20多年来那些课文还都记得。
这篇课文不知道现在的小学教材里面还有没有,我当初是上一年级的时候背诵过,映像深刻啊。现在拿出来再看,认识的深度不一样。
记得最清楚的是在电视上见到过一个盲人,用手指头摸着盲文教材,断断续续一字一顿地读着这篇课文。因为那人是一字一字慢慢的吐,我都不由跟着费劲。忘记了具体是读到哪个字的时候被我认出了是这篇《秋天》的课文,但是清楚的记得当他读到"啊!"字那边的时候,我吓了一跳,还以为他的盲文书上有刺扎到手了。
现在的版本好像是《秋天到了》,原文如下:
天气凉了,树叶黄了。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。天空那么蓝那么高,一群大雁往南飞,一会儿排成个"人"字,一会儿排成个"一"字。啊!秋天到了。
这篇课文极度浓缩,短小精悍。从上面的文章里,当时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我们虽不能说是掌握但是至少"感觉"到了很多东西。
1. 标点
课文里标点的用法很精准。逗号该往哪里放,什么时候用句号而不是逗号。引号原来是这么用的,第一次见到感叹号(惊叹号)。
2. 常识
"大雁"的"雁"字很难写,笔画数很多,里面那个字尽然有四个横!为什么不是"燕"呢?
如果碰上素质高点的语文老师,那么你就会顺便知道大雁是飞的最高的鸟,和候鸟南迁到习性。如果那个老师的素质直追我的话,他或许会延伸出来让你知道雨燕是飞的最快的鸟、驼鸟最大个但不会飞,是跑的最快的鸟……乃至蝙蝠不是鸟这样离奇的事实。小学时碰上好老师就成功一半了。
3. 修辞
"一片片叶子": 迭字修辞。你会感觉到不只是一片叶子落了,而是很多叶子落了,但不是同时落的。
一会儿排成个"人"字: 比喻里面的暗喻。虽然严格上说不算比喻,但对小学生是比喻。
一会儿排成个"一"字: 接上句构成排比。虽然也不算是排比,就是一个并列,但是小学生日记里的排比句式就是跟这里学的。如果碰上了想我这样智商偏高一点的,还能学到增加作文字数的好手段。
秋天到了: 扣题,文章结尾重复文章开头或标题的语句,防止文章跑题的好办法。其实我觉得更多的作用是跑题以后让评卷老师感觉不跑题。
4. 散文
以后再看到语句很美很情调,但不知道作者究竟想干什么的文章时,要意识到这叫散文。语句往幻里写,即使你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,读着会帮你想的。
5. 人性化
啊!秋天到了: 全文的精绝之处,很多智商没我高的同学只记得这一句。虽然都是记得,但是根据个人的智力商数不同而理解认识也不同。"啊"这个字用来做感叹肯定是现代人发明的,古文上只见过"呜呼"。日语里面"呜呼"两字的发音是"a"的长音,恰好和汉语里的"啊"一样。作者在文章结尾设计一个"啊"字,能有效的唤醒睡觉中或濒临睡觉的同学,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回答问题。
6. 自由民主
足足55字的小学课文(另13个标点),却没有一个字的"忠党即爱国"的暗示。宽容又客观的让孩子们知道了社会主义的秋,天树叶也是要黄滴。
老婆单猫狡猾地笑着,给我看上面这段文字,我说怎么了,这不是小学课文吗。单猫大失望,说本来是想以作者的身份唬我的,没想到我还记得这小学课文。
虽然咱语文经常不及格,但那责任显然是在邪恶的中国教育部。看来我小时候对文字还是有感觉的,20多年来那些课文还都记得。
这篇课文不知道现在的小学教材里面还有没有,我当初是上一年级的时候背诵过,映像深刻啊。现在拿出来再看,认识的深度不一样。
记得最清楚的是在电视上见到过一个盲人,用手指头摸着盲文教材,断断续续一字一顿地读着这篇课文。因为那人是一字一字慢慢的吐,我都不由跟着费劲。忘记了具体是读到哪个字的时候被我认出了是这篇《秋天》的课文,但是清楚的记得当他读到"啊!"字那边的时候,我吓了一跳,还以为他的盲文书上有刺扎到手了。
现在的版本好像是《秋天到了》,原文如下:
天气凉了,树叶黄了。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。天空那么蓝那么高,一群大雁往南飞,一会儿排成个"人"字,一会儿排成个"一"字。啊!秋天到了。
这篇课文极度浓缩,短小精悍。从上面的文章里,当时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我们虽不能说是掌握但是至少"感觉"到了很多东西。
1. 标点

课文里标点的用法很精准。逗号该往哪里放,什么时候用句号而不是逗号。引号原来是这么用的,第一次见到感叹号(惊叹号)。
2. 常识
"大雁"的"雁"字很难写,笔画数很多,里面那个字尽然有四个横!为什么不是"燕"呢?
如果碰上素质高点的语文老师,那么你就会顺便知道大雁是飞的最高的鸟,和候鸟南迁到习性。如果那个老师的素质直追我的话,他或许会延伸出来让你知道雨燕是飞的最快的鸟、驼鸟最大个但不会飞,是跑的最快的鸟……乃至蝙蝠不是鸟这样离奇的事实。小学时碰上好老师就成功一半了。
3. 修辞
"一片片叶子": 迭字修辞。你会感觉到不只是一片叶子落了,而是很多叶子落了,但不是同时落的。
一会儿排成个"人"字: 比喻里面的暗喻。虽然严格上说不算比喻,但对小学生是比喻。
一会儿排成个"一"字: 接上句构成排比。虽然也不算是排比,就是一个并列,但是小学生日记里的排比句式就是跟这里学的。如果碰上了想我这样智商偏高一点的,还能学到增加作文字数的好手段。
秋天到了: 扣题,文章结尾重复文章开头或标题的语句,防止文章跑题的好办法。其实我觉得更多的作用是跑题以后让评卷老师感觉不跑题。
4. 散文
以后再看到语句很美很情调,但不知道作者究竟想干什么的文章时,要意识到这叫散文。语句往幻里写,即使你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,读着会帮你想的。
5. 人性化
啊!秋天到了: 全文的精绝之处,很多智商没我高的同学只记得这一句。虽然都是记得,但是根据个人的智力商数不同而理解认识也不同。"啊"这个字用来做感叹肯定是现代人发明的,古文上只见过"呜呼"。日语里面"呜呼"两字的发音是"a"的长音,恰好和汉语里的"啊"一样。作者在文章结尾设计一个"啊"字,能有效的唤醒睡觉中或濒临睡觉的同学,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回答问题。
6. 自由民主
足足55字的小学课文(另13个标点),却没有一个字的"忠党即爱国"的暗示。宽容又客观的让孩子们知道了社会主义的秋,天树叶也是要黄滴。
1 条评论:
秋天凉,稻谷香,冬天冷,雪花飘
发表评论